

非熱效應存在的證明
Olsen早在1865年就發現,面包上發育的霉菌孢子,經微波照射升溫到65℃,孢子全部殺。但通常在65℃下加熱2min卻達不到同樣的效果,為生物效應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論據。
王盛良等實驗中,月餅經微波照射30s,溫度僅升高至54.4℃,達不到霉菌的熱致死點,但霉菌殺菌率已達70%左右,說明非熱效應的存在。
吳暉、高孔榮用微波處理枯草芽孢桿懸浮液并與巴氏殺菌對照,微波法D100=0.65,巴氏殺菌法D100=5.5。在相同菌、濃度和溫度情況下,D值差異如此大的原因也證明了非熱效應的存在。 次數用完API KEY 超過次數限制






餐廚垃圾處理工藝 (1)餐廚垃圾國外從技術上講,主要有“消滅型”和“堆肥型”。原理都是依靠微生物在高溫狀態下的發酵作用進行生化處理。消滅型技術將大部分餐廚垃圾變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汽揮發掉,“堆肥型”技術則將大部分餐廚垃圾變成了有機肥料和飼料進行資源化利用。 上海市現有用于處理餐廚垃圾的消化型有機垃圾生化處理機,其基本技術是外加特殊的動態好氧消化,采用間歇或連續方式攪拌,連續進料間歇出料(出料時間間隔長,1~2個月),反應溫度45~50℃,其實質是高消化率的堆肥技術,該技術過去主要用于處理污泥和高濃度廢水。
餐廚垃圾處理設備 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是通過破碎、脫水或者發酵降解的方式實現有機垃圾的減量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根據其結構功用可以分為餐廚垃圾預處理機,餐廚垃圾生化處理機和餐廚垃圾綜合處理機。 餐廚垃圾預處理機(機械處理機)采用物理原理,通過機械運動的方式對餐廚垃圾就地進行分揀去雜、破碎、脫水等處理,的降低泔水的含水量和體積及重量,實現油水分離和污水處理,處理后的餐廚垃圾終生成適合運輸的有機物質運至集中有機肥料工廠,分離后的油脂運至生物柴油廠集中處理。
下一條:沒有了